【百年党史·滨州英杰】“一马三司令”: 满门英烈骨 抗日留英名

发布时间:2021-03-04 14:34:16   140169 作者: 通讯员 赵利华报道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1938年10月,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四、八支队负责人合影。左起韩明柱、姚仲明、霍士廉、廖容标、马耀南、张文通。

“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齐心打鬼子,保卫老百姓。”这首民谣,当年在山东北部清河平原一带流传颇广。歌谣中唱的“一马三司令”,指的就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同志和他的二弟、清西军分区副司令员马晓云,三弟三支队独立营营长马天民。

渤海区抗日先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以及其二个弟弟先后在抗日斗争中壮烈捐躯,留下了“一马三司令”的美名。

马耀南,1902年7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长山县一个富裕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马耀南信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遂参加了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天津市第二区党部领导成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群众,革命转入低潮,马耀南陷入迷惘和苦闷之中。1933年夏,在长山县乡绅的联名邀请下,马耀南回县任长山中学校长。在校长任上,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学校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七七事变后,面对日寇大举侵略,马耀南忧心忡忡,深感“教育救国”愿望难以实现。他在日记中写道:“上海炮火异常凶猛,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自即日起,应特别振奋,求有所报命国家,获取较大代价之牺牲,方不愧生世界。”经过反复思考,特别是通过“西安事变”,他看到中国共产党不念旧恶,以国家、民族大局为重,促成了事变和平解决,并和国民党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从而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好感。

七七事变后,中共山东省委在制定抗日武装起义计划时,曾在长山中学担任过教员的共产党员林一山向省委建议将鲁北起义地点设在长山中学。省委决定派林一山先去长山中学了解情况。在长山中学,马耀南诚恳要求林一山推荐合适人选来长山中学领导和开展抗日工作。山东省委了解情况后,先后派遣共产党员姚仲明,延安来的红军干部廖容标和鲁北地方党组织负责人赵明新来到长山中学。在马耀南的支持下,他们在长山中学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对外称“民众夜校”),油印抗战小报,成立抗日后援会,宣传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1937年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长山县城,群众多有死伤。面对危急形势,姚仲明、马耀南等决定,立即在长山县九区黑铁山一带举行起义。由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率60多名骨干奔赴黑铁山,马耀南回老家做一番安置后,携带三支手枪、几百块大洋赶到太平山下。起义部队打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旗帜,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委、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由马耀南任行动委员会主任,凭借他在当地的影响力,由他出面召开乡绅名流座谈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号召大家支持抗战。第五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攻长山、打周村、炸火车、袭汽艇,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影响日益扩大,日寇汉奸闻风丧胆,张店、桓台、淄川、益都等地的抗日武装纷纷前来,加入第五军。

这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派人带着委任状去拉拢马耀南,声称要恢复他的国民党党籍,并委任他当“鲁北行署抗日纵队司令”。后来,马耀南向杨国夫述说此事,并当面将委任状撕得粉碎,愤愤地说:“国民党想要我,我可不想要它了!”

1938年6月,山东境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使用八路军番号,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马耀南深知,严明的纪律是克服困难、建设坚强有力的队伍的保证。他治军严明,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纪律。有一次,他得知支队参谋长玩忽职守在家打麻将,非常生气,命令警卫员把参谋长绑起来,要按军法处置。经司令部的几个同志劝说,才给参谋长松绑,但马耀南余怒未消,坚持不要他当参谋长。他说:“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作风,我们八路军不能有丝毫沾染。这样的参谋长只能贻误军机,别说当参谋长,当战士也不要。”

1938年10月,马耀南来到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机关驻地。经郭洪涛和霍士廉介绍,马耀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1939年5月,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示清河区及第三支队开展章丘、齐东工作,以打通清河区与冀鲁边区的联系。6月初,马耀南等率第三支队主力部队在邹平城北刘家井子一带集结。敌人调集惠民、青城、齐东等地2500余名日伪军向刘家井子进犯,在遭到我军痛击后又迅速从张店、周村增调3500余人增援,并配备汽车100多辆,骑兵150余。第三支队以简陋武器,英勇抗击6000余名敌人的围攻,创造了毙伤敌井口司令以下800余人的战绩,成为山东抗战史上颇具影响的一次战役。但第三支队也付出了较大代价,不得不实施突围。

马耀南三弟马天民。

第三支队突围后,决定分头向东转移。7月22日,马耀南率一部在途经桓台县牛王庄时,又遭到敌人的包围。为掩护群众转移,马耀南毅然决定向相反方向吸引鬼子火力,遭到埋伏在村头敌人的机枪扫射,壮烈殉国,年仅37岁。马耀南的三弟马天民,二弟马晓云,也先后于1939年9月和1944年8月为国捐躯。

马耀南二弟马晓云

为纪念马耀南,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将抗战剧团改名为“耀南剧团”,在抗日根据地内创办了耀南中学,马耀南的家乡长山县更名为耀南县。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都是为信仰、为理想献身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一马三司令”的名号已成为一面旗帜,将永远飘扬在渤海平原的上空。

责任编辑:张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