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老渤海红色印记 | 长山中学:师生举义 点燃鲁中抗日烽火

发布时间:2021-05-11 08:49:49   53104 作者:记者 刘清春 张丹丹 丁春晓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2021年5月11日滨州日报第5版。

长山中学:

师生举义  点燃鲁中抗日烽火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为保留实力,不战而退,主动放弃了黄河泰山的天险。“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日寇犯境,谁敢登高一呼,谁能挺身而出?

在滨州,有这么一所中学做出了惊人之举——校长带着60余名师生革命,点燃鲁中抗日烽火!

这位校长名叫马耀南,他们亲兄弟三人都牺牲于战场!

这是“红色的土地,将军的摇篮”,走出了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李寿岭、方允玉、张杰三、孙干、高金铎、马洪南、孟宪尧等高级干部!

4月18日,“学百年党史,看老区变化——追寻老渤海红色印记”主题采访团走进邹平市长山中学“民族魂”纪念馆。

长山中学民族魂纪念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分为烽火初燃、铁山烽火、烽火燎原、彪炳青史、红韵流长、桃李中华、复兴之路、幸福发展八部分,展出了大量珍贵照片,还有1913年建校之初校门口的石狮子、枪支弹药、辽宁舰模型、三军仪仗队指挥刀、铁山石、1937年的日本报纸等实物80余件,以现代化手段展现了百年长中所走过的非凡历程。

面对一幅幅珍贵老照片,一件件红色文物,让我们重温“一马三司令”的书生往事,看老师放下粉笔来磨刀,看学生扔下书包来扛枪,看柔弱书生成大事!

大学生领袖马耀南当校长,共产党员任教员,爱国热情孕育抗日校风

长山中学哪来的抗日气概?

指着纪念馆里的老照片,长山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广安告诉记者:“这是一所百年名校,始建于1913年,由长山县立高等小学堂改办,原名长山县立中学校,1919 年改名长山县立初级中学。”

1933年,该校迎来了一个特殊人物:马耀南。

马耀南学高身正,1930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曾任北洋大学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市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是天津市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

为抗议声讨“济南惨案”日寇野蛮暴行,他倡议组织进步同学成立“反日会”,到街头、农村示威游行抵制日货,宣传抗日救国,作为天津市学界代表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反日大会”,与其他代表一起向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三大”请愿,提出积极解决“济南惨案”问题强烈要求。

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分裂后,马耀南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外投降卖国、对内反共反人民独裁行径,被国民党以亲共反蒋的罪名开除党籍并予以通缉。其子马立修回忆,马耀南还曾和王尽美一起宣传救国。

发扬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英烈的事迹感召着后人。

带着不息的爱国热情,作为深孚众望的长山士绅,马耀南在1933年就任校长。不久,他为学校确立了“广开学路,丰富知识,反对教死书、死教书”办学思想,教育学生爱国爱民爱集体,舍己为人,为社会谋福利。由此,长山中学声名远扬,成为鲁中名校,方圆百里学子慕名而来。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耀南对日军侵略暴行万分愤慨,在日记中写道:“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

全民抗战,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但要真刀真枪地干,马耀南需要战友。

鉴于马耀南的抗日热忱,中共山东省委在制订抗日武装起义计划时,将长山中学作为重要据点,成立了党小组,直属省委领导。于是,一批中共党员陆续在该校担任教员,培训抗日干部。

其间,马耀南表示:“哀莫大于心死,苦莫过于国亡,愿尽自己的力量,通过学生、教员发动抗战,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他带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以教学改革的名义调整课程,大量充实抗战救国的内容。学校还成立了学生宣传队,每天出版一份《抗日快报》,师生下村入户宣传抗日。又以办民众夜校的名义,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由共产党人讲授军事、政治课程。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和附近各县的抗日积极分子。

长山中学60余名师生成为黑铁山起义主力

1937年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长山县城。长山中学党小组与校长马耀南商定,学校停办,带领部分师生奔赴黑铁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

为何选在黑铁山?

此地位于长山县城东30公里,是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交界处。黑铁山与九顶山、花山、四宝山连接一体,有山有河有深沟,地形复杂适合打游击。当地民众基础好,抗日热情高,早在1927年就建立了“中共铁山特别支部委员会”。1937年11月,长山中学党小组成员赵明新深入桓台二区、长山九区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并成立了花山党支部。因而,黑铁山是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最佳地点。

建校初期,学校师生就勇敢地站在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最前沿。

1937年12月26日晚,在黑铁山西麓太平庄小学院内,聚集了长山中学60余名师生,小的只有13岁,大的也就20多岁,手握3杆步枪,挥舞8把马刀,与其他抗日力量一起,点燃鲁中抗日烽火,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治委员,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

几天后,马耀南赶到太平庄与起义部队会合。起义指挥部决定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临时行动委员会,推举马耀南任主任,姚仲明为副主任,廖容标、赵明新为成员。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后改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

1938年1月8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夜袭长山城,消灭汉奸维持会,夺取步枪17支。1938年1月19日,在小清河陶塘口(今淄博市高青县境内)南北两岸伏击日军汽艇一艘,击毙日军若干,引起侵华日军惊慌,极大鼓舞了周边抗日民众。

长山中学历任校长。

1938年6月,五军发展成6000余人的抗日劲旅。是月,根据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廖容标、姚仲明率五军两个团的兵力,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廖容标出任四支队司令员。五军其余部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1938年12月27日,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融入了全国对日作战的滚滚洪流之中。

“一马三司令”,马耀南三兄弟血洒疆场

战争意味着牺牲。抗战中,马耀南牺牲,他的两个兄弟也血染大地。

马立修的二叔马晓云曾任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三叔马天民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三人都任职司令,于是有了那句鲁中民谣:“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护老百姓。”

起义后,马耀南先后率领抗日军民进行了夜袭长山城维持会、三官庙战斗等战斗。1939年7月22日,马耀南在桓台县牛王庄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37岁。仅2个月后,马天民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另一个兄弟马晓云牺牲时,也仅有35岁。

为纪念马耀南烈士,第三支队司令部将政治部“抗战剧团”易名为“耀南剧团”;中共清河区地委、公署举行隆重悼念活动,将创建学校命名为“耀南中学”(即淄博五中前身),长山县改为“耀南县”;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撰写发表《胜利在望,团结向前——为纪念抗战第五周年而作》一文表彰的77位抗战烈士中,马耀南列第20位。

徐向前题词: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烈士永垂不朽。

因幼年丧父,马耀南长子马立修靠老照片老故事才慢慢走近父亲了解父亲。他曾对记者感慨:“马家是牺牲了3个好男儿,可谁能活千年?!死,是早晚的事,但怎么个死法,有轻和重。假如,当年每个人都怕死,哪里来的今天的好日子?!”

马立修回忆,幼时家里经常遭到日本人、汉奸队的搜捕和查抄。“奶奶领着弱妇幼子整天担惊受怕、东躲西藏,平时我们都住在邻居家,吃饭时才回自己家,还被迫改名换姓,我和姐姐马醒华分别改名巨勤德、巨中兰。”

战争期间,马家子弟流离失所,后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战士护送下,赴后方垦利县永安镇就读抗日联校。1945年惠民县解放,马立修和姐姐又随耀南剧社迁往惠民。

今天,马立修希望借助革命教育平台让后代明白——先辈们让国家和民族从危险屈辱中走出来,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富强才有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听党的话,一心跟党走。

记者手记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面对日军的烧杀抢掠,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韩复榘所部舍黄河、泰山而去,而马耀南登高一呼,毁家纾难,乃至三兄弟血洒疆场!

看,共产党带领师生,钻山沟、打游击,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用劣质武器对抗装备精良的日伪军,视死如归,打出了学生军的威风。

在百姓眼中,这些师生一般出自富裕人家,但国难当头,他们没有抱定饭碗当奴才,反而散家财而图救亡。因而,这对民众的震动特别大。

真实的历史不是艺术加工后动辄就以一敌百的“抗日神剧”,真相常常是悲壮的热血反抗、不对等的极限挑战。对比当时的中日力量,我们的队伍不仅武器差、装备差,战士们的身体素质、文化水平也远不如日军,文盲、半文盲居多。因而在抗战中,长山中学师生的文化素质成为宝贵的财富。他们思想觉悟高、学习能力强,再经战场上的残酷历练,日后成为人民军队中的骨干力量,也让母校长山中学成为“革命摇篮”“将军摇篮”。

英烈的牺牲,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杨孟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