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滨州各地: 滨城   沾化   邹平   惠民   阳信   无棣   博兴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海经济开发区
 
 
"在知爱建 档说惠民" 1950年渤海区劳动...
今天,是第133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不懈的奋斗,绘就了精彩人生,铸就了民族伟业,践行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回顾历史,在党的革命事业,共和国的辉煌成就中,以劳动模范为杰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从未缺席。我们党和国家也始终高度重视劳动模范的评选和表彰工作。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档案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好中华民族敬业奉献、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深入挖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践行在知爱建实践活动,用劳模工匠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用劳模工匠技艺擦亮惠民城市底色,用劳模工匠行为谱写高质发展新篇。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为了表扬工人、农民的劳动模范,鼓励全区人民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1950年1月10日,渤海区劳动模范大会在惠民城隆重召开。全区38个县的劳模代表和区党委、军区、总工会、妇联等机关团体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历经11天,通过典型报告、分组评比、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在176名代表中,评选出李田英(女)等5名一等劳动模范;张景发等19名二等劳动模范;杨保田等37名三等劳动模范。《渤海日报》刊发的全区劳模大会召开消息《渤海日报》刊发渤海劳模大会一等模范消息劳动模范李田英(广饶县丁庄镇人,创建全国第一个农业合作社)《渤海日报》报道一等劳动模范李田英的模范事迹《渤海日报》刊发的渤海劳模大会二等、三等劳模选举消息《渤海日报》刊发渤海区劳动模范大会胜利闭幕渤海区劳动模范合

04-27“走进兵圣孙子”系列展播--孙子故里 古色惠民
04-27“走进兵圣孙子”系列展播--兵圣黄河出
04-19《追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04-19《追忆》后 记
04-19《追忆》以满腔热血灌溉挚爱故土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04-19《追忆》以满腔热血灌溉挚爱故土⑥春风化雨润华夏,意气风发...

 
更多历史上的今天
 

11-30滨州杜氏家族举行首届祭祖大典暨杜氏祠堂落
11-28沾化汽车新站正式启用,城乡公交一体化同步
11-28滨州市沾化县举行撤县设区成立大会
11-25愉悦家纺一项技术成果获“科学技术进步奖(
11-25滨州市对接京津冀加快科学发展恳谈会在京举
11-22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滨州分市场揭牌仪
11-19鲁中运达保税物流中心正式揭牌

更多惠民历史上的今天
 
"在知爱建 档说惠民" 1950年渤海区劳动...
惠民县超额完成1995年财政收入
孙武书院竣工
更多扒着门缝看历史
 
“走进兵圣孙子”系列展播--孙子故里 古...

04-27“走进兵圣孙子”系列展播--兵圣黄河出
04-19《追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04-19《追忆》后 记
04-19《追忆》以满腔热血灌溉挚爱故土⑦了却...
04-19《追忆》以满腔热血灌溉挚爱故土⑥春风...
04-19《追忆》以满腔热血灌溉挚爱故土⑤十年...
04-19《追忆》以满腔热血灌溉挚爱故土④创业...

 
亲历●见证 史海钩沉 名人乡贤 红色记忆 文史动态
 
清明寄追思 缅怀隐蔽战线英烈钱壮飞
《渤海公安》创刊号——珍贵罕见的山东老解放区红色文献
众所周知,渤海区是1944年初由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而成的一个战略区,地当今河北沧州,山东滨州、东营、德州三市全部(或大部)及济南、淄博、潍坊三市部分县(市)区。当年,它与胶东、鲁中、鲁南、滨海四区并称为我党领导下的山东五大战略区。它西枕津浦铁路,东北濒临渤海,北到天津南,南跨胶济铁路西段,下辖40余个县市,鼎盛时期人口达1114万,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1950年5月,渤海区奉命撤销。在这块富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土地上,曾先后出版过多种红色书刊。岁月冉冉,时过境迁,能完整保存至今者日渐珍贵罕见。这里试将笔者收藏多年的《渤海公安》创刊号略作探讨,以飨读者。笔者手中这份《渤海公安》创刊号,半月刊,1948年7月16日出版。由渤海公安编委会编辑,渤海区公安局出版,32开,29页,竖版、无印量、无定价。封面刊名上栏印有“澄清思想·领导学习·研究政策·提高业务”16字,或可看作该刊办刊宗旨。左侧框内印有“秘密文件·严密保存”八字,稍往里有手写的毛笔字“周局长存”四字,下方当为刊物编号——“123”(由此可推知其印量不大)。从其封面装潢设计看,是红色为主,目录部分亦有三篇文章特意红字印刷,以祝贺刊物的问世。内文亦无一处花纹、栏饰等。当然,由于其创刊号仓促问世出版,至少有七处印刷错误,后由人工用钢笔字一一改正。翻阅该创刊号可知,其主要内容,首先刊登时任渤海区党政军首长为该刊的题词(皆印刷体),依次是:(一)中共渤海区党委书记张晔题词:“保卫干部应该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不断锻炼自己的党性,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提高业务,努力为党工作。”(二)渤海区党委副书记刘格平题词:“做一个良好的保卫工作者,首先必须做一个良好的共产党员。”(三)渤海区行政公署主任王卓如题词:“保卫工作,是党的一把宝剑;要使这把宝剑击中敌人,而不误伤自己,就必须努力学习,并正确地执行党中央的路线与政策。”(四)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廖容标题词:“在夏防工作中,保卫工作应该起耳目作用。侦查匪特、配合清剿、为胜利完成夏防任务而斗争!”其次为《创刊词》,以及《毛主席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全文提要·学习笔记(连载)》(君远),《从禹城事件说起》(神盾),《关于执行政策的几点意见》(复初),《训练班查整中的错误》(昔锋),《×城军统组织破获的经过》(金庸),《略谈军统》(草禾),《一个神水案件的审讯》(李杜),《神水与迷信团体》(白水),最后是《信箱》《编后》。粗览《渤海公安》创刊号,感觉有这样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紧密围绕全区公安工作中心这一主题。诚如“创刊词”所言:“由于六月(渤海区)公安会议的建议,经过区党委和行署的批准,我们这个刊物——《渤海公安》今天创刊了。六月会议的全体同志,对这个刊物的要求是:澄清思想、领导学习、研究政策、提高业务。大家还希望,区党委社会部和行署公安局,能经过这个刊物与各地同志取得更密切的联系……这个刊物恰好在我党二十七周年纪念日的前后筹备并出版的。我们要牢记党中央宣传部的指示:‘全党今天的任务,就是坚决地正确地毫无保留地执行我党中央的全部路线与政策,克服一切离开中央路线政策的倾向和无纪律的倾向,以便尽可能迅速地达到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现在正是夏防开始的时期。这一时期,渤海人民赋予给我们的任务,是加紧夏防、剿除匪特、保证人民利益,巩固社会秩序,以便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作者简介:刘晓焕,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党史专家库”专家等职;李强,山东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研究员。
洛阳营营长张明
1925年5月,张明出生于今邹平市临池镇北山涧村的一个贫苦的农家。少年时他勉强读过4年书。1938年5月,年仅13岁的他在家乡参加八路军,曾任山东纵队3支队1营营部勤务员,115师政治部战士剧社宣传员,中共鲁南区党委文化干事,115师政治部鲁迅艺术大队学员,鲁南军区政治部青年干事,特务连文化干事,赵博县六区区中队副政治指导员,5团1连副指导员等职,先后经历了邹平于家河滩突围、胶济铁路遭遇战和日寇大扫荡等战斗。1942年至1943年,张明参加了攻打鲁南城前、白彦、新庄、石城、高山等十余次战斗,多次担任突击队队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1944年,他任鲁南军区5团1连政治指导员,多次率领突击队完成战斗任务。1945年8月,日军投降,山东军区统一整编,鲁南成立第8师,张明任23团1营1连指导员。1946年1月,国民党部队沿铁路北进,张明奉命与连长带领部队炸掉临城南郊的铁桥。在连长的火力支援下,他带领一个排奋勇冲上敌人的铁甲列车,爬到敌人火力最猛的第三节车顶上,从射击口扔进手榴弹,迫使车内的敌人缴械投降。完成任务后,张明又率领部队24小时急行军160里,参加攻占郯城县泉源村的战斗。战后,张明以他在1连的16次战斗,特别是泉源一仗,被全团上下一致评为战斗模范。1946年初,国共谈判停止内战。团里在微山湖举办干部轮训队,由张明担任指导员。轮训后,张明被提拔担任营副教导员。1946年12月,国民党向苏北、鲁南解放区发动进攻,上级决定首先在宿迁北歼灭敌整编69师,而攻克敌人制高点峰山的任务就交给了1营。晚上,由张明带领1连作为突击队开始连续向敌人阵地发起进攻。经过3次冲锋,全营伤亡过大,天色将明,时间紧迫。危急时刻,张明将剩余的战士分成两部分,一少部分在正面继续进攻,而他则率领30多名战士从侧后突击,头部受伤后,仍顽强地带领战士们冲锋,终于最先到达山顶,为取得全歼敌整编69师、师长戴子奇自杀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峰山战役,该营的正副营长也都负伤住院,张明被送进野战医院,取出了头部的弹片,未及伤愈,因为营里没有负责人,他带伤返回部队参加鲁南战役。1947年初的鲁南战役是歼灭敌整编26师的战役,该师为蒋介石的嫡系,全部美式装备,配备有炮团、汽车团和坦克营,其师部驻扎在马庄。上级领导决定直取马庄,张明主动要求率领所部为突击队。战斗中,他的右腿又中了敌人坦克上的机关枪子弹,倒在血泊里不能站立,战友们要把他抬下去,可他坚决地说:“我不能下去,我爬也要爬进敌人的师部!”他趴在地上向前爬着继续指挥部队攻击,直到再次受伤。鲁南战役后,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8师属于3纵,张明升任8师23团1营教导员。他率部参加了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山东的战斗,在泰安战役中,他与敌人进行了白刃格斗并连续取得了胜利。1947年夏天,在济宁战役中,张明又负重伤,不得不住院治疗。出院后,张明由教导员改任营长。194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洛阳战役。洛阳守敌是国民党第206师,师长邱行湘,是蒋介石的嫡系,其部队号称御林军,而洛阳则有“金城汤池”的美誉。纵队领导将全军最艰巨的突破东门的任务交给了张明,他发动全营调查敌情,开展军事民主,作了周密部署。总攻开始后,他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站到连长的位置上,亲自带领连队不断地进行爆破、冲锋,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为稳定军心,仍坚持不下火线,连续组织爆破和突击,坚持指挥战斗。他率部首先突破东门,并迅速组织部队进行防御反击,击退了国民党守军的疯狂反扑,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战后,华东野战军特授该营“洛阳营”荣誉称号。张明本人被授予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和华东甲级战斗英雄称号。洛阳战役后,张明相继参加了开封战役和济南战役,每次都是啃硬骨头,打最艰巨的仗,张明每次都亲临一线率领战士们冲锋陷阵。淮海战役中,在著名的攻克黄维兵团的双堆集战斗中,仍是张明率领的“洛阳营”担任突击队,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他们硬是将黄维兵团最精锐的号称“老虎团”的敌人彻底消灭了,张明和他的“洛阳营”成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代名词。鉴于张明在开封、济南、淮海战役中的贡献,第三野战军将他从二级人民英雄晋升为一级人民英雄。随后,他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宁波战役,攻克舟山列岛战役并在那里驻扎了下来,历任22军65师195团参谋长、副团长。1950年9月,首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些战斗英雄都是经过投票选举出来的,都是战场上九死一生,屡立功勋的战神,总共350名。22军65师195团副团长,曾是著名的洛阳营营长的张明不仅被选为代表,而且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后,张明参加中国访苏青年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学习。归国后,张明又到全国进行巡回讲演,一时间,洛阳营营长张明的名字响彻全国。1951年底,张明回到舟山列岛的部队,担任22军65师195团团长。1956年任22军65师师长,1961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此后,历任定海守备区司令员,普陀守备区司令员,岱山守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60军政委,60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纪委书记,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张明是优秀的文化战士。在攻打洛阳之前,作为战斗英雄,又是突击营的营长,更作为模范通讯员,新华支社和纵队的报纸都约他写几篇新闻稿件。他写的《桌上的表》一直被誉为新闻名篇,被收入课本和多种集子。张明戎马一生,马背上、油灯旁、烛光下,发表了20多万字的新闻稿件。他不仅写短篇,也写长篇,先后写作出版了《英雄的记录》《访苏记》《洛阳营》和《钢枪铁笔录》等著作。张明一生经历100多次战斗,其中知名的40多次,他负伤16次,其中有15处终身疤痕。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8年7月离职休养。2001年3月16日在南京病逝。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发生在醴泉寺的红色故事
滨州日报/滨州网综合 1937年12月23日,日寇从台子镇强渡黄河,一路烧杀抢掠直扑邹平。国民党政府弃城,时任邹平实验县县长的徐树人等南逃。12月24日,邹平、长山(长山镇)、齐东(魏桥镇)相继沦陷,醴泉寺被战争的阴云笼罩。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早年参加革命的南陈村青年张永忠,接受党组织的指示,回乡在醴泉寺山门前大戏台召开附近村民大会,动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打鬼子。醴泉寺方丈灵山法师是一位爱国高僧,他率领全部僧众到会场,听张永忠作抗战宣传报告。灵山法师对众僧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日寇侵我国土、杀我人民。佛门弟子以救度众生为己任,当下若能消灭一个鬼子,就是挽救多个人民,以杀止杀,自古有例。从今往后,醴泉寺的弟子愿意抗日的可参军,愿意还俗的可回家。”会后,有四位醴泉寺弟子跟随张永忠参加了八路军,其余僧侣陆续还俗回家,后来寺里只剩下灵山方丈和他的二弟子光聚、徒孙绪合。国共两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后,在醴泉寺范公祠组建了抗敌后援会。灵山法师全力支持后援会的募捐工作,除了按醴泉寺地亩捐之外,醴泉寺的香火收入也基本捐给了后援会用于抗日。由于南陈村地处偏僻,醴泉寺三面环山,非常适合部队修整训练。章丘的抗日义勇军李曼村部和翟玉蔚的队伍两次来醴泉寺休整。灵山法师都给予最大程度的协助,李、翟两部人马对灵山法师很感激。灵山法师却说:“你们杀鬼子,保护乡民,醴泉寺理应支持你们。”国共两党分裂后,青阳乡多数村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好。醴泉寺、南陈村、化庄村、东窝驼村一带成了八路军三支队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的一天,吃过早饭后,灵山法师跟往常一样到南院子察看菜园和饲养的牲口。他刚一进院,马棚里大红马就昂首长鸣。灵山法师来到马前,用手捋了一下马脑毛说:“为啥这样叫?”这时,弟子光聚从前大殿跑来告诉他:“八路军的首长马耀南来了。”灵山法师恍然大悟,对着马说:“呦,原来是你的主人来了。”说完就跟光聚去见马耀南。一个是投身救国的抗日英雄;一个是爱国爱教的高僧。两人相会,顿觉投缘,两心相印,畅所欲言。俩人从客堂信步来到了南院子,刚一进院子,大红马又是昂首长鸣。马耀南见大红马膘肥蹄大、锃亮的枣红毛一色无染,暗赞:“好马。”灵山法师此时说:“好马配英雄,大红马就送于将军,驰骋疆场杀敌吧!”马耀南坚辞不受,灵山法师说:“你来醴泉寺,大红马两次长鸣,说明你与它有缘,它若能载着将军杀鬼子,是它的造化。下世定能为人,造福社会。”马耀南见灵山法师态度诚恳,就同意收下。光聚深深地被师父“爱马赠英雄”的爱国心所感动,回寺后选择了还俗,回乡参加地方抗日武装。1938年,八路军三支队在醴泉寺辖院黄华山涌泉庵,秘密建立了兵工厂和后方医院。兵工厂利用土法自己制造枪支,获得成功后,规模扩大至醴泉寺。寺的南院建有7盘红炉搞锻打,泰安殿安装两部机床做精密件,大雄宝殿安装两部专制枪管的机床。厂里有一百多个工人,厂长叫张灵武,与灵山师徒关系极好。1939年4月6日,100多个日伪军“扫荡”长白山区,他们从西董乡翻山占领了东窝陀东山,用小钢炮袭击附近各村。察知敌人的动向后,张灵武立即组织工人和医务人员向南山转移,并动员灵山法师和绪合和尚一快撤离。灵山法师说:“我们是出家人,不便与部队一块行动,还是绕道去柳庵吧。”于是,灵山法师和绪合和尚与工人们分手,翻山到达了杏林村柳家庵躲避。日寇用炮袭击了各村后,就下山进了东窝陀村放火烧村。敌人知道了醴泉寺有八路军兵工厂和医院,就向醴泉寺开炮数发,见没有反应,便沿着山路直扑醴泉寺。到了醴泉寺见寺内无人,就四处搜索,抢掠寺内珍宝、善本文物,然后向各殿房泼洒汽油烧寺。醴泉寺的殿房都是用上好的大木建成,一经点燃火势冲天,无人敢救,焚寺大火一连烧了三天。日寇放火烧醴泉寺后,又去了涌泉庵,一阵抢掠古物之后,泼洒汽油点燃了涌泉庵南大殿,到了北大殿没了汽油,日寇才收队离去。几天后,日伪军重返醴泉寺,把未烧着的乡学礼堂和范公祠大门重新点燃,把兵工厂和医院的所有设备全部砸毁。灵山法师和绪合和尚回来时,整个醴泉寺一片焦土烂瓦,只剩唐代大佛和十几通石碑立于废墟之中。1947年初,当地实行土地改革。灵山法师认真学习党的一系列文件和宗教政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他把醴泉寺所属土地造册上交当地人民政府处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灵山法师和绪合和尚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改造。由于灵山法师是北京在册弟子,北京佛协派人来邹平找到他,要他去北京寺院工作。灵山法师深爱着醴泉寺道场,便以年老体弱为由婉拒了,继续与绪合和尚一起参加南陈村农业社的劳动。灵山法师是佛祖“佛法不离世间觉”的忠实实践者。1960年,灵山法师圆寂。南陈村父老乡亲都来到他家帮忙料理后事。乡亲们拜别法师遗容后,将灵山法师安葬在南陈西山和尚茔,实现了他“生生世世度众生”的菩提大愿。2003年,邹平把重建醴泉寺列为重要项目。2004年5月,醴泉寺正式重建。2006年,新建醴泉寺圆满竣工,大雄宝殿两侧是东西配殿,西配殿立有唐志公碑;大佛首经艺术家重塑,又恢复了呈半身如地涌出的大佛爷。重建后的醴泉寺,气势规模胜过历史时期,香火依然旺盛。2013年,醴泉寺最后一位僧人绪合师傅去世,享年89岁。(参考资料《邹平县志》《千年古镇青阳》)
边联中队:一支战斗在白云山区的抗日武装
滨州日报/滨州网综合 80年前的邹平临池白云山一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响应我党的号召,组成了一支威震白云山区的抗日队伍,以血肉之躯与侵华日军展开殊死拼杀,保卫了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支英雄的抗日武装,就是“边联中队”。1942年之前的白云山东麓地区,没有成建制的抗日武装,只有零散的抗日活动。而这片地区由于距离日军控制的重要运输通道胶济铁路咫尺之遥,成为日军重点防控地区,这里遭受过数次惨无人道的“扫荡”。在胶济铁路与白云山之间的东台、西台、北台、吕家等村,先后多次被日军纵火毁村,众多无辜群众惨遭杀害。仅在1938年农历二月的一次烧杀抢掠中,东台村的数百间房屋悉数被日军烧毁,23人遭到惨无人道的杀害。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牵制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路段的日军力量,我党领导的清西军分区派出时任某连连长的李治瑞和政工干部王文会,来到白云山脚下的东兑村,发展抗日武装。李治瑞,临池东兑村人,1938年加入革命队伍。他回到家乡后,立即开展工作,动员本村青壮年李光丰、王德鸿、李光恩、李光惠、李光照、李光耀、李光华、王德水、李治泉、李光泰、王德萃等11人,于1942年农历6月率先在白云山东麓一带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之后,他又动员、吸收了附近西兑村、梁家村、北园村、大洞村、小洞村、大房村、小房村、吕家村等数十个村庄的群众加入进来。只有31户人家的东兑村,其中29户人家有人加入了抗日队伍。在上级党组织和清西军分区的指示下,他们动员合并了在白云山一带活动的一支杂牌队伍,在白云山东麓正式组建了抗日武装“边联中队”。后来,上级党组织又派来富有对敌斗争经验的刘宝英担任指导员,使这支新成立的抗日队伍逐步发展壮大。边联中队的成立,引起了驻守周村和胶济铁路日军的恐慌,敌人多次组织力量对边联中队进行围剿和打击。边联中队则针锋相对,利用熟悉地形,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拼杀,先后进行了几十次战斗,如南寺村突围战、奔袭临池区公所、大房庄反围剿、南河东闯敌营、北台头端碉堡、吕家庄炸火车、柱子山打伏击、无影山拔据点、古城村碉堡捉俘虏等。在胶济铁路沿线驻守的日军面对英勇的边联中队惶惶不可终日,增修了大量防御工事,其中有一个碉堡就建在北河东村,东可以保护铁路,西可以监视、钳制活动在白云山区的边联中队。针对这一情况,边联中队经过详细侦查和谋划,利用吕家庄大集时日军必出动巡逻的时机,派兵潜伏进空荡荡的炮楼,然后又在吕家庄一户院子里埋伏了一个班的兵力。待敌军巡逻返回时,边联中队几路伏兵同时开火,仅用了十几分钟便结束了战斗。这场战斗中,我参战士兵无一伤亡,却打垮了敌方一个排的兵力,并将碉堡一把火烧掉。这是边联中队战士们创造的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面对强敌,边联中队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奋勇杀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1945年8月,边联中队奉命并入长山县独立营,后又加入解放军野战部队,走出白云山东麓一带,走向更加广阔的革命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86名临池儿女壮烈牺牲,其中边联中队有十几人献出了生命。近年来,临池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有关边联中队资料的搜集挖掘整理工作,还多次组织摄影、书画展览,积极宣传边联中队的革命事迹。东兑村在边联中队成立旧址立碑纪念,并成功申报为邹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临池镇的革命教育基地。
更多文献典籍
资治通鉴

11-30史记
11-30《资治通鉴》
11-30《资治通鉴》
11-30《资治通鉴》
11-30《资治通鉴》
11-30《资治通鉴》
11-30《资治通鉴》

更多滨州名门望族
【滨州名门望族】(48)邹平北张家:邹...

06-20【滨州名门望族】(47)邹平石家:先祖...
06-16【滨州名门望族】(46)沾化吴家:民国...
06-11【滨州名门望族】(45)沾化苏家:始祖...
06-09【滨州名门望族】(44)邹平朱家:从千...
06-05【滨州名门望族】(43)邹平马家因马骕...
06-03【滨州名门望族】(42 )惠民高家:惠民...
06-01【滨州名门望族】(41)惠民冯家:从江...

更多百姓自传
吴宝章:青少年时代的六块记忆碎片

06-06孙好铭:什么是军人的勇气、傻气与霸气
04-15杨玉美:我的入职故事
12-12姚连材:“捞不着唱戏,我心里的热情没...
12-12韩同彬:专注收藏20年 建起艺术馆免费开放
12-12魏仁村:忘不了出生入死的战友和那匹马
12-12无棣三位农民趟着土坷垃追寻艺术梦
12-12常红明:收藏粮票的苦与乐

 
 
关于滨州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法律声明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38号 滨州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鲁新网备案号:201554303
鲁CP备09072207号-3/违法不信息举报中心/滨州网警/ 报警/ 网安备 371602020042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38/ 视觉设计 滨州网设计工作室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bzr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