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各地: 滨城   沾化   邹平   惠民   阳信   无棣   博兴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海经济开发区
 
您当前的位置 : 滨州政务 >> 公示公告
滨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
作者:     签发日期:2024年05月08日     
阅读量: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基本原则】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应当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原则,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第四条【政府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和统筹分类管理能力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工作。

鼓励村(居)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或者居民公约,督促、引导村民和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活动。

第五条【部门职责】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考核。

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落实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纳入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学内容,督促其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危险废物处置环节的监管;指导监督生活垃圾填埋及焚烧处理设施污染防控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配合开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实施等工作。

机关事务部门负责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规划、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审批服务、邮政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宣传引导】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公众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生活垃圾管理法律、法规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物业服务、快递、餐饮、旅游等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开展本行业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培训工作,引导、督促会员单位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活动。

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示范、指引等活动。

第七条【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劝阻、投诉和举报。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投诉举报平台,公布举报方式,依法处理有关投诉和举报,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

第八条【分类标准】生活垃圾分为以下四类:

(一)可回收物,是指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适宜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

(二)有害垃圾,是指充电电池、纽扣电池、荧光灯管、含汞温度计、药品、杀虫剂、油漆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

(三)厨余垃圾,是指易腐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食材废料、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家庭厨余垃圾,相关企业和公共机构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腐肉、水产品等其他厨余垃圾;

(四)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分类标准编制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分类设施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应当根据不同区域生活垃圾产生量、种类等实际情况,按照下列规定设置:

(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办公和生产经营场所应当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收集容器;有集中供餐的单位,根据用餐人数和产生量设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

(二)住宅小区应当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

(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配备餐饮区或者集中休息区的,应当增设厨余垃圾收集容器。

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生活垃圾分类指南,统一分类收集容器设置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分类投放】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家庭和个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一)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分类投放;

(二)可回收物应当保持清洁干燥,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者出售给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

(三)厨余垃圾应当先在产生场所滤去水分,再投放至厨余垃圾收集容器;

(四)有害垃圾应当保持其完整性,已破碎物品应当包裹封装后再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五)其他垃圾应当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六)体积大、整体性强或者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大件垃圾,应当投放至暂存场所或者预约回收,不得投放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禁止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垃圾。

违反第一款规定,未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第二款规定,随意倾倒、抛散、堆放或者焚烧生活垃圾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一条【责任人制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实行管理责任人制度。管理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管理区域,本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二)住宅小区委托物业服务人实施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人为管理责任人;未委托物业服务人实施物业管理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为管理责任人。农村居住区,村民委员会为管理责任人;

(三)商场、宾馆、饭店、商品交易市场、集贸市场、展览展销场馆等经营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四)道路、人行天桥、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公交场站、文化体育场所、公园、旅游景区(点)、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和河流、湖泊等水域沿岸,管理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五)建设工程已开工的,施工单位为管理责任人;尚未开工的,建设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按照前款规定无法确定管理责任人的,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管理责任人。

第十二条【责任人责任】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责任:

(一)按照相关标准设置标志清晰、便于识别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二)定期清理、维护,保持收集容器完好无损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指导、督促单位和个人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四)发现投放人不按照分类标准投放的,应当及时劝阻制止并督促改正;投放人拒不改正的,向所在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五)在显著位置公布本责任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范、收运时间、处理去向及责任人信息、监督电话等;

(六)将生活垃圾交由具备条件的单位分类收集、运输;

(七)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台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和去向。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职责范围内对所辖区域内管理责任人履行责任情况进行监督。

管理责任人按照规定履行责任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违反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未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以下罚款;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违反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未定期清理、维护,保持收集容器完好无损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违反第一款第七项规定,未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台账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共同参与机制】住宅小区、农村居住区建立健全社区、村党组织领导下,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业主等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机制。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应当接受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指导,配合做好业主的组织、动员、宣传工作。

第十四条【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要求】已经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禁止混合收集、运输和处理。

分类收集、运输单位应当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实行预约或者定期收集、运输,对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实行每日收集、运输。

违反第一款规定,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将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收运单位职责】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配备符合要求的专用车辆和人员,车辆应当密闭、整洁、完好、防渗漏,并标明生活垃圾类别标志;

(二)按照生活垃圾类别、数量、作业时间等要求,将生活垃圾运输至集中收集设施或者符合规定的转运设施,不得混装混运,不得随意倾倒、丢弃、遗撒、滴漏;

(三)及时清理作业场地、复位收集容器,保持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四)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管理台账,记录生活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等,并定期向所在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五)依照行业规范、操作规程作业。

第十六条【处理单位职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国家、省相关标准规范接收、处理生活垃圾,及时处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

(二)配备符合要求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设备以及相应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三)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台账,记录生活垃圾的种类、数量、运输单位等,并定期向所在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四)不得混合处理生活垃圾,不得接收、处理不具备相关条件的收集、运输单位交付的生活垃圾;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并与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实时监测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将污染物排放数据实时公开,定期进行水、气、噪声、土壤等环境影响监测,防止污染周边环境。

第十七条【处理标准】生活垃圾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一)可回收物由资源化利用企业回收利用;

(二)有害垃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属于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处理;

(三)厨余垃圾采用制沼、堆肥、生物养殖或者高压脱水后焚烧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

(四)其他垃圾采用焚烧发电、卫生填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八条【设施建设】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逐步建设集大件垃圾拆解、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理利用基地或者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第十九条【收费制度】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制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信息化管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统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类别、数量等信息,并与生态环境、商务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第二十一条【应急处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生活垃圾处理应急预案,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应急机制。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单位因突发事件等原因无法正常作业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所在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处置。

第二十二条【指引条款】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追责情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定义条款】本条例所称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经无害化加工处理,并且符合强制性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不会危害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或者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程序认定为不属于固体废物的除外。

本条例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第二十五条【施行日期】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编辑:郭志华
 
 
更多滨州头条
第七届家长大会在滨州职业学院开幕
05-16滨州市关工委成立30周年会议召开
05-16@滨州车主,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怎么领?政...
05-19省级重大项目无棣农博城建设有序推进 致...
05-18滨州市首届“锦彩杯”校服服装服饰设计...
05-16滨州刘徽数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弘扬科学...
05-18滨州市领导到滨城区走访慰问残疾人
05-17第七届家长大会教育名家云集滨州
更多滨州发布
权威发布 | 《滨州市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等...
05-17新闻发布|打造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专业领域...
05-14滨州开展2024年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
05-08山东邹平:春到范公小学
05-08邹平市西董街道:传承酸浆豆腐制作技艺
05-08邹平市韩店镇:紫荆花开 美不胜收
05-08畅游书海 乐享阅读
05-08大棚西瓜育苗忙 抢抓农时不负春
更多滨州政务
我市举行婚姻+福彩盛世婚典活动
05-19【楷模力量】 刘之林:烹饪技艺的守护者...
05-19滨州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质效显...
05-19滨州市残联:聚焦“三个创新” 打造残...
05-19滨州市残联:坚持“三个导向” 全力...
05-18滨州市首届“锦彩杯”校服服装服饰设计...
05-18滨州市举办2024-2025年度“服务零距离·...
05-18【楷模力量】 姚海燕:无棣县的农业科技...
 
 
关于滨州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法律声明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38号 滨州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鲁新网备案号:201554303
鲁ICP备09072207号-3/违法不信息举报中心/滨州网警/ 报警/ 网安备 371602020042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38/ 视觉设计 滨州网设计工作室
滨州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43-3163568 举报邮箱:bzr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