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滨州各地: 滨城   沾化   邹平   惠民   阳信   无棣   博兴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海经济开发区
 
 
演出预告|今晚19:30,滨州大剧院上演《...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6月2日晚19:30,滨州大剧院,让我们重新开启一次久石让与宫崎骏的电影音乐之旅《天空之城》《龙猫》《千与千寻》那些美好的电影画面和旋律将在剧场中一一呈现。 久石让音乐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旋律极其优美,过耳难忘。比如宫崎骏代表作《天空之城》的主题曲《伴随着你》就以其极致美感触动了无数观众。 说到《天空之城》,大家会想到什么?是众人向往的laputa岛?还是主人公希达和巴鲁的惊险历程?又或是天空之城中孤独且忧伤的机器人?但终究我们会因此记起一个人,回忆起他的作品曾给我们带来的感动,这个人就是宫崎骏!他曾经让我们认识了可爱直率的魔女琪琪,聪明勇敢的千寻,还有软萌有爱的龙猫君 这一次,动漫大师与音乐大师强强联合的经典音乐作品即将集合上演! 每当久石让的音乐响起,我们的心潮总会随着旋律的起伏而澎湃,或许会流泪、或许为之振奋,只有最美好的音乐,才能触动我们心底深处的情愫。 6月2日晚,让我们相约滨州大剧院,带上你最爱的人,滨州大剧院《天空之城动漫音乐会》将用音乐帮不善言辞的你表达爱的声音。 久石让的作品中,最不可忽略的就是他与宫崎骏所合作产生的作品,可以说每部都是经典且被广为流传。美好的事物总是值得被反复感受的,致敬经典,我们带来的《天空之城》互动音乐会,将演奏宫崎骏多部影片中的主题曲,在一场演出里听遍宫崎骏与久石让的动漫音乐作品。 本场音乐会特别选取了宫崎骏动画作品的精彩片段,使其与久石让的音乐完美契合;精彩的电影画面让你重温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震撼心灵的优美音乐把你的思绪带入一个浪漫且充满梦幻色彩的世界。 【曲目单】 一、《久石让动漫幻想曲》 二、《天空之城主题联奏》 三、《风之谷》 四、(互动)听音识器 五、《幽灵公主》 六、侧耳倾听主题曲《回家乡的路》 七、(互动)《千与千寻圆舞曲》 八、龙猫主题曲《我家邻居龙猫》 九、久石让音乐欣赏《梦的星空》 十、(互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 十一、久石让《菊次郎的夏天》 十二《起风了》主题音乐 【注】以当晚实际演出为准! 乐团介绍 本次的动漫音乐会由白鳍豚室内交响乐团精彩呈现,演奏员以国家一级、二级演奏员为主。 他们的基本功扎实,演奏技巧娴熟,演出经验丰富,经过长期的认真排练,相互之间配合默契,合奏水平高。平均年龄35岁左右,是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队伍。 久石让宫崎骏经典作品音乐会 天空之城 #演出信息# 【演出名称】 《天空之城》 宫崎骏久石让作品视听音乐会 【演出地点】 滨州大剧院 【演出时间】 2023年6月2日(周五)19:30分 【演出团体】 武汉白鳍豚室内乐团 【演出时长】 90分钟 【演出票价】 180/150/100/50元 (贵宾会员享八折,vip会员享九折) *所有观众凭票入场

06-01飞扬吧!蒲公英阅读推广第106期:《烟霞里》
05-31快来报名吧!滨州市博物馆将于本周日(6月4日)开启公益性文...
05-31滨州市博物馆荣获首届“滨州十佳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称号
05-31大平原(三百二十六)|幽幽小巷
05-31大平原(三百二十六)|​西湖初见

05-31大平原(三百二十六)|无形的沟壑

 
更多聚焦
 

05-24第六届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开幕
05-24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全国首届文化馆服务宣
05-215·18国际博物馆日|滨州市高校“大思政课”
05-21滨州市开展“2023茶韵嘉年华”活动
05-21沂蒙日日新 胜景入目来——山东省报业协会
05-212023年鲁青双向文化交流暨滨州儿童剧《小虎
05-21融合谋发展 创新赢未来 省报协七届三次理事

更多文化视窗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标志发布
生活中的文艺带来哪些启示
文艺评论应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迭代创新
更多大平原
 
大平原|成一文,不只为念一人

02-10大平原(三百零五)|​黄河大集
02-10大平原(三百零五)|​​崴脚小记
02-10大平原(三百零六)|​致折翼的你
02-10大平原(三百零五)|寂静辞
02-10大平原(三百零六)|​四个可爱的老头
02-08大平原(三百零五)|​可爱的“神兽”
02-06【艺润滨州·新春心语】大平原(三百零五...

 
诗歌 散文 小说 闲情随笔 征文
 
黄河从我身边过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唯有亲临黄河,才能感受到黄河,气势恢宏,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奔流到海的壮丽景象。我出生在离黄河不足三里地的村庄,从小亲近黄河。儿时和伙伴们在河边打猪草、下河游泳,对黄河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感。我家住在黄河岸边。朝朝暮暮与黄河为伴。在黄河的上游,我看到了从蓝天白云下流下来的黄河。惊叹人世间竟有如此之美景。有时我们追着太阳在河边疯跑,在临近河水的河床上,双脚不停地踩出水来,将双脚掩埋在泥土里,再费劲的拔出双脚。现在想想,黄河,给予我们母亲般的美好回忆。黄河,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九曲十八弯,或汹涌,或舒缓。可以看到在清澈的流水中嬉戏的小鱼,世界上的江河,原本这样清澈。我的记忆里,就在流经我们滨州的这段黄河段,河水是清澈的。小时候跟着大人上坡干活或和小伙伴结伴打猪草,口渴了,跑到河边,双手捧起河水,放到嘴里,清甜解渴。我们在黄河边收麦种麦不用从家中带水,渴了,跑到河边,捧一捧清澈的河水,以解干渴之需。小时候的记忆大都与黄河有关。我的记忆里,有关黄河的故事很多很多。几年前,我有幸到过壶口,领略了壶口瀑布之美。好像是穿越梦境,我找到了儿时宽阔的水面,静静的河水流淌,黄河母亲的怀抱舒缓而平坦。唯有看到黄河壶口瀑布,才知道波涛汹涌,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黄河上的壶口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经历了1976年的黄河洪水,深知黄河发威的惊心动魄。那时我还不到10岁,却亲眼目睹了当时河水泛滥的整个过程。当时洪水大得出奇,行走在大堤上,往南望去,像是大海一样,满眼是水,滚滚洪流。巡堤的青年人来不得半点松懈,夜里靠手电筒,一步一步查找险情。我哥高中毕业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正赶上了那年的洪水,他凭借着年轻的冲劲,和全村群众坚守在大堤上,轮流换班巡堤,有时会发生堰北管涌的险情,迅速判断并进行加固,危急时刻排除一个个险情。只有洪水退去,河水平缓的流过,沿黄的群众才是丰收的年景。为了预防河水泛滥,我们沿黄的村庄备好小船,收获庄稼时应急使用。小时候,记得黄河涨水很经常,几乎年年发大水。每年在黄河边上的庄稼收获时,由于上涨的河水漫过了离黄河最近的生产坝,随之眼看到手的庄稼付之水流。我邻村的表哥是位撑船好手,记得有一年黄河发水,我去表哥家走亲,乘坐表哥的划船去河滩收庄稼。那是我第一次坐船,河水把玉米淹没,有的只露出玉米穗头,水深,乡亲们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还是在齐腰的水里力争能抢一点就抢回一点辛苦的收成。爬大堰,是小时候再好玩不过的事情。大堰高度不算太高,爬上去却很费力气,一般人自行车骑不上去。小伙伴们喜欢爬上去,下堰时往下跑,由于惯性的原因,跑起来想停下都停不下来,只有不停地往前跑,下了堰口还要跑好一段距离。大堰,肩负防御黄河水的功能。根据黄河洪水的大小,需要定期不定期的上工程出夫加高。那时没有拖拉机、挖掘机等农用机械,只有靠人力肩挑手推,别看堰不高,空人往上爬还可以,要是推上一车土上堰,一般的劳力也会气喘吁吁。当然也有力气大的,出于男子汉的争强好胜,非要把推车装得满满的,一股气推上来。也有喜欢打赌的,非要决出个一二三来,看看谁的力气大。大堰,给予我更多的回忆。学生时代在堰坡上种草,汛期找鼠洞。每年各乡镇的男劳力出伕上工筑大堰。我们收庄稼推着车子过大堰,那种辛苦与艰辛,像电影般历历在目。现在的大堰已成为我们城区外环,命名为黄河大道。仅大堰来说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十年前,每逢下雨,大堰车辆不准通行。堰顶上泥泞难行,骑自行车只有推着从堰坡的草地里行走,走不了几步,自行车的泥瓦圈就沾满了泥,只有随手带着木棍,一边打磨一边前行。现如今,宽敞平坦的黄河大道,绿树成荫,顺着黄河前行的车辆有序而过,沿途的黄河美景尽收眼底。我家住在黄河岸,耳边总能听到黄河的水流,几经打造,黄河岸边风景如画。小时候经常游玩的小街村,自2019年10月开工建设,已经打造成黄河小街湾。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成为我和伴必去的休闲地。黄河小街湾,利用“河宽滩大、风情秀美、宜居宜游”的生态特色,坚持“以绿为底、以水为脉、以人为本、以文为魂”的规划思路,分为综合服务区、休闲营地区、绿植生态园三大功能区,包含了黄河之星、休闲营地、黄河微缩景观、亲水平台等板块。是人们认识黄河、亲近黄河的好去处。黄河流经我的故乡,我深深地爱着黄河母亲河。我要@每一个人,共同关注我们的黄河。黄河,中国人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母亲,您是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伟大杰作。我们要守护好母亲河,深入挖掘历史线索,深入挖掘滨州黄河文化,讲好滨州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元素成为独具滨州特色的靓丽名片。黄河在我身边流过,我要@每一个人,在黄河边上,看那浑浊的激流翻卷着漩涡滔滔奔泻,奔流到海。我们用心书写文字,就像那静静的水流在向我们诉说:黄河母亲,作为儿女,我是多么的爱您;作为母亲,您是那么的爱我......作者简介:张实国,笔名师谷。主任编辑,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喜欢诗歌、散文、童谣、歌词创作,作品散见国家、省市报刊。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著有诗集《感受四季》,新闻作品集《与新闻结缘》,诗歌合集《十诗人诗选》(2019年卷)。
大平原(二百三十三)|书中徜徉 心自芬芳
书中徜徉 心自芬芳张国辉时间是一个高明的魔术师,它具有超乎想象的力量,它能够变腐朽为神奇,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年少之时的我对于读书实在是勉强为之的事,总是在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在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然而,就是这样的我,随着时光的飞逝,在不知不觉中、在不经意间,对读书产生了莫名地不能自抑的浓厚兴趣,而且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深深地喜爱,和年少时装装样子的“喜爱”有着本质的区别。茶余饭罢,出门前,午休后,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里,原来总是百无聊赖地度过,现在却有意无意地拿起一本书,静静的读上几分钟、十几分钟,而且是心无旁骛的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地读,这或许就是过去老师说的那种精读吧。不但爱读而且涉猎广泛,无论是几十字、几百字的小文还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都能静心读下去,短的一下子能读几篇,长的就分开读,看完一段折了角下次再接着读。其中尤以文学方面的书籍为最爱,《特别关注》《特别文摘》《读者》《山东青年》等刊物能够收集来的全部保存下来,依次通读。而对于《人民日报》的副刊、《中国自然资源报》的副刊、《农村大众》的沃土和高粱地、《联合日报》的人文副刊以及《滨州日报》大平原等也成了自己的“最爱”。为此,还养成了收集报纸刊物的习惯,每当看到有好的文章,就“藏”起来,留存“享用”。行为一旦成为习惯就有了欲罢不能的感觉,每天不读上几篇文章就如同少了什么似的,几日不读书便会产生一种害怕的感觉,细细思量,真得有古人那种“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感受。正是在这种自我推力的作用下,阅读成了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一日三餐一样,不可或缺。通过读书感觉到了快乐,阅读中总是能被文章中的意境、气势、语句所吸引,情不自禁做成读书笔记,刻录下它们的精彩。读一篇小文,便能感觉到精进一寸,读一篇大文,就如心中藏有雄兵百万,似要跃跃而出。喜欢上了阅读,让我收获颇丰。首先是增长了见识,很多趣闻轶事、生活常识、社会知识、国际形势都有所涉猎,不但能指导自己的生活,还为丰富谈资进行了储备。再就是提升了理论水平,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是需要不断存储的,随着阅读时间的不断延续,原来想都不敢想、碰都不敢碰的文体文章,能去尝试着构思了,这种知识积淀作用随着阅读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充分的显现。而让自己收益最大的,还是思想上得到的锤炼,阅读让人明智,随着阅读兴趣的日渐浓厚,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了,看问题的角度也开阔了,原本“满目疮痍”蓦然回首却是春意盎然。对人对事都能抱着一颗豁达、宽容、感恩的心去想去对待。徜徉在书的海洋之中,自己的生活是充实的,自己的精神是愉悦的。每天早上起来,捧上一本书,细细品味一篇妙文,畅游在精神世界的殿堂,甘之如饴,与笔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美哉乐哉。享受着知识的滋润,沐浴着文明的春风,心灵是甜美的,犹如醍醐灌顶,恰是凤凰涅槃,整个人都是甜的,像吃了蜜;整个人都是香的,深深地吸一口气,由内而外的一种清香,沁人心脾,通体幽香,这应该是从肉体到精神的完美升华,是灵与肉的共鸣。书中徜徉,一路花香,因为爱上读书,天更蓝了,水更绿了,花草更加芳香,一切事物都成了可爱的模样;书中徜徉,心自芬芳,因为爱上读书,自己“雅”性大增,日记里多了诗的成分;因为爱上读书,自己的目光明亮、坚定,装下的是更多的远方。作者简介:张国辉,山东省自然资源作协会员,曾有多篇文章在《中国自然资源报》《山东青年》《山东自然通讯》《山东自然资源导报》发表。
大平原(二百三十三)|​水中砂
水中砂张云梓如果说时间是水,那么,那些难忘的记忆应该是水中的砂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徒骇河里面的水已经涨到路下的田里,因为河面很宽,河水湛蓝湛蓝,微风吹过,荡起鱼鳞般的小波浪,一层层荡漾着,给人很舒爽的感觉。一路下来,路两边田里所有的沟渠水都是盈盈的,我知道又到了农民开春浇地的时令。尽管天气还很冷,田里的土壤却开始松软起来,有的地方还零星钻出了一些嫩芽的尖尖。一看到这些,我便兴奋起来,挖野菜的时候马上就到了!我也可以趁着挖野菜的机会让自己再次接近那些可爱的土壤,松松的、软软的并且带着温暖的春天的气息,似乎比什么都能让自己感到可靠、亲切。记得小时候到了浇地的季节,我便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看那些大人们提着或者扛着铁锨在沟渠边劳作。如果哪里有漏水的地方,就会有很多人跑过去一块堵,哪怕是很小很小的露坑都不能马虎,不立即堵上的话,便会“决提”,那就无论如何都堵不住了,非得将扬水站的机器关掉才行。更多时候人们是悠闲的,大家便三三两两地唠嗑,父亲便经常在这个时候给我做柳哨,至今我还能听到很悠扬的柳哨声。有朋友说,如果你感觉工作累了,生活烦恼了,就回农村,到老家转转,回忆一下童年便会好起来。这话不假,我每次回家都会将那些繁琐的工作忘掉,到田埂上走走,到小时候做过活的田里转转,无论是哪个季节,都会感到神清气爽。我会做几个深呼吸,甚至看看四周没有人就唱起歌来。说到回忆童年,我的童年那叫不堪回首,不是艰辛,是因为我过于调皮,即使是一个男孩子,也不会及我。那个时候孩子们虽然没有现在孩子的玩具多,但花样却不少。我小时候经常与一群男孩子玩,跟着他们去村边地里拣上很多土块去与邻村的孩子打仗,我们一方攻过去,使劲投掷土块,把人家赶到村里。然后人家又弄了很多土块投掷我们,把我们赶回村里,如此反复,其乐无穷,一直到了黄昏,要吃饭了才回家。因为经常与人家打架,所以临近几个村子里面的孩子们都相互认得,于是如果那天不小心单独一个人碰上“仇家”了,那时心情是十分恐怖的,呵呵,现在想起来似乎能感觉到那种恐怖还在心头蔓延。特别是邻村如果放电影了,我们一定是要去看的,却又害怕人家报复,就跟着伙伴的哥哥姐姐去,我是没有哥哥姐姐的,就央求伙伴带上我,拽着那些大孩子的衣服坐在那里看电影,倒也相安无事,现在回忆一下,看电影的时候没有打过架,其实我们村放电影的时候,我都是放学后跑回家,搬了板凳占好地方后,就放心回家吃饭,从来不想着与邻村孩子打架的事情了。货郎,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是什么职业了吧。我小时候可是特别盼着货郎来的,有时候在家正闷着,突然听到胡同里面响起货郎的拨浪鼓声,就迅速拿着爷爷偷偷给我的几分钱一阵风一样跑出去,货郎身边已经围了几个与我一般大的孩子,他们在寻找的东西基本与我一样,砖烧的印模,呵呵,想起这里来感到特好笑,真可惜现在孩子不知道这些是什么。那些印模有三国的,有西游记的,有红楼梦的等等,我最喜欢的就是西游记与红楼梦的了,我会精心挑选上几块,拿回家后就去河边找泥巴,这种泥巴不是一般的,是一种黑黑的泥,据说是特别耐烧,我弄回家后就在地上使劲摔,直到把泥巴“摔熟”,再把印模上的人物使劲扣在平整泥巴上,用力压,然后将印模取下,我自做喜欢人物图案就在泥巴上了,然后央求母亲做饭的时候将泥巴放在灶膛里使劲烧,我便拥有了很多的人物泥模。那时候这种泥模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农户的窗台上都会整整齐齐摆着很多,这些泥模是我们的财富,至今更是了。男孩子终究要比女孩子调皮,有些事情我不敢跟他们学,我就在一边看,记得六七岁的时候,一个叫小惠的是我最好的伙伴,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有一次,他拿着一个栓了细绳的小瓶子,爬在村外的井沿上,慢慢把瓶子放进井里(井很深),一瓶一瓶往上提水,我喝了一瓶又一瓶,感觉很好玩,但我是不敢趴在井沿上的,回家后就学他的样子,趁父母都下地的机会找了一细绳,拴一个小瓶,爬到我家方桌上,方桌旁边就是成水的大水瓮,我一瓶又一瓶把水提上来,再倒进去,正玩得高兴,不得了,腿不小心把桌子上装吃油的瓶子给蹬倒了,等我看到了里面的油也流得差不多了。我不懂得生活的艰苦,那瓶子油可能是我们全家几个月的吃油吧,我也不懂浮力,看到油流没了,就用瓮里的水倒进油瓶里面,结果下面是水上面是油成了满满一瓶子,然后忘了用什么把桌子擦得油光发亮(因为有油),然后就搬了板凳规规矩矩坐着,瞅着房门盼着父母下地回来(那时我都是被锁在屋里),我想母亲肯定会表扬我的,我擦了桌子,干活了啊……睡梦中我听到开门的声音,一跃而起,两只手背在身后挺神气地看着母亲,却不想被母亲一下子提起来,放在炕沿上,我看到她去拿刀了!然后就感觉脖子那里一凉,我大叫一声,我以为我死了,过一会我慢慢回过头来,却看到母亲是用刀背吓唬我。现在偶尔说起这件事,老妈就笑,她说她不是疼油,也不是因为我皮,是怕我掉瓮里去。毽子,这个大家都知道的,现在的孩子们也知道,不过现在是鸡毛毽子了,商店里面可以买得到,我们那时候都是自己做的,原料那时候是几个老钱(现在值钱了,康熙、乾隆年间的也说不定),几根漂亮的布条,一段麻线就可以做一个毽子。那时候女孩子除了在墙上倒立、翻跟头、丢沙包,跳房,再多的就是踢毽子了,我稍大一点后不与那些臭小子去打土块仗了,整天踢毽子,还经常与那些女孩子比谁的毽子漂亮。我为了能拥有一个漂亮的毽子是付出过“严重”代价的,快过年的时候,母亲要给我和妹妹一人做一件新衣服,将裁剪好的布料放在炕上,我偷偷将裁剪好的两只衣袖偷走剪成布条绑成毽子,母亲发现后,那次没有手下留情,用擀面杖打我,一直把我追到村前面的桃树园里面才收住她愤怒的脚步。稍大点后,就不再那么淘气了,也开始像村里所有的孩子一样,帮着父母去地里干活,农村里的孩子地里活什么都得干,我也一样,拔草、锄地、打药、割麦子、掰玉米等等,我特别喜欢夕阳西下的时候,那时候微风习习,很凉爽,地里一望无际的绿色很是迷人,沟沿上的野花很多,受父亲影响,我最喜爱野菊花,父亲说野菊花最坚强,天很冷了,到了深秋,别的花儿不再开了,它们却开得最旺盛,淡紫浅蓝,带着淡淡的清香,在沟边朴素得开着,摇荡着,开到我的心里......作者简介:张云梓,滨州市公安局沾化分局交警大队。
搜书志Ⅱ书缝捡漏⑩《文史知识》创刊号上的师生情
又到订报订刊季,在网上淘得一册旧书,却是《文史知识》1981年第一期——创刊号!创刊号头篇文章是宋振庭的“代发刊词”《我欢呼 文史知识 创刊》。那时候写文章,动不动“欢呼”这个“欢呼”那个的,激情四射。这篇文章上来先讲了一个小故事:列宁有一次在波兰的火车上与当地一个知识分子交谈,问起波兰作家显克微支(我小时候看过他的作品《十字军骑士》改编的小画书,对这个显微镜名字还很有印象),这个波兰人竟然不知其人。这就像英国人不知道莎士比亚、中国人不知道鲁迅了。列宁对此很吃惊。十月革命后他下断语说:“在一个文盲众多的国家里,绝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创刊号各个栏目中,如“治学之道”里夏承焘《我的学词经历》、“诗文欣赏”中袁行霈《李白 月下独酌》和吴小如《说岳飞 小重山》、“文体史话”中褚斌杰《骈体文》等等,都是大学问家为着给青年学生普及文史知识、激发学习文科的兴趣而精心撰写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小文佳作。也看得出经历“文革”长期压抑后,这些老知识分子迎来文化春天所焕发出的治学和教育热情。我从中学时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订阅此刊,凡数十载,吸收了不少的营养。但也感到,近些年刊物的装帧印刷精美了许多、价格提升了不少,文章也变得日益艰深——当然这是针对订户文化程度普遍提高的实际——阅读间少了很多当年的味道和乐趣。怎么回事?这是办刊者应当反思的问题,而不必一味赖到网络手机冲击和读者阅读方式的所谓“速食化”“碎片化”。说到老师,就要说这本创刊号旧书给我的一个惊喜:封二页边有两行工整清秀的钢笔字,是班主任老师赠给自己期中考试的优秀学生的。落款钤印也是规整清晰、一丝不苟,鲜红的印色历四十年不褪不变。让人感慨:今天这个范儿、明天那个范儿,都不及这让人尊重的“师范”!旧书上题字,有些收藏者认为若不是什么名人大师大官大腕儿的笔迹,便无甚价值而感厌弃。殊不知,名人大腕儿的字迹钤印一是可以造假代劳,未见得承载多少有价值的文化信息,二来有些唱酬应景的废话甚或违心之语也叫人看着难受,三则保不齐有些主角“一不小心”穿帮露馅垮了台、白糟践了其洋洋得意时信手涂鸦的一本好书……倒是像这本创刊号上老师的题字,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短短的两行字后面,是该有故事的吧?一些温馨的场景穿越时空掠过脑海,一股久违的师生亲情油然而生。既有大师名家在文章中对学生读者的厚望、又有“班主任”老师亲笔题给自己学生的嘉勉期许——这本纸张开始泛黄发脆的旧书,洋溢着八十年代浓浓的师生情谊,不由令人联想到当今师生、家校社之间屡见不鲜的种种乱象:你贼着我、我防着你,相视如寇仇、动辄在公堂,回回好似《甘露寺》里“劝千岁”唱的:这一班虎将哪个有,还有律师用计谋,更有媒体火浇油……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作者:钱杰
搜书志Ⅱ书缝捡漏⑨切莫乱扣帽子
1963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根据孔尚任《桃花扇传奇》和欧阳予倩同名话剧改编拍摄的故事片《桃花扇》结局是:李香君与侯朝宗在山中久别重逢,将反清复明的接头暗号桃花扇给侯看。而当看到侯脱下大氅、头戴瓜皮帽、马褂长袍、一身满人打扮的时候,李香君方知侯朝宗参加清朝科举乡试中副榜的传言为真,一把夺过扇子撕个粉碎,人也气晕了。侯朝宗狗咬尿泡一场空,落寞离去……(画外音)唱道:“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扯碎扯碎一条条,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这段影像给很多观众留下了一个“瓜皮帽”“马褂”即代表讨厌的满清服饰的深刻印象。我们小时候看清朝电影,除了《甲午风云》里邓世昌是个好人外,其他凡是留着长辫子、戴着这种瓜皮帽的家伙,都让我们少先队员反感作呕。加上电影、小人书上反复刻画的那些对红军八路军红色娘子军恨之入骨、老怀揣一本变天账、时刻妄想有朝一日反攻倒算重新骑在我们贫下中农脖子上作威作福的地主老财汉奸还乡团,也往往是戴个瓜皮帽、举杆水烟枪的歪瓜裂枣形象,这瓜皮帽在我们70后以前的小孩心目中基本就列入反面行头且很难翻身了。近日看一本85后青年学者王建辉所著《回首阅明——明朝生活图志》(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2015年出版)第一章“霓裳羽衣”(服饰篇)中提到,这瓜皮小帽还真不是人家清朝首创,乃是明朝、而且是在明太祖手上流行起来的。书中说,社会生活史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关注不同时期各地居民的日常起居、食品结构以及服饰、技术的发展和货币状况,可以“追踪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过程,并进而分析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结构以及全部社会的精神状态”。书中引用《七修类稿》记载的一个小故事:浙江诗人杨维桢戴着方顶大巾去谒见明太祖。太祖问他戴的是什么,他很会说话,说这是四方平定巾,太祖大喜——小和尚出身、有过盗贼光荣经历的朱元璋不是那么好伺候的。当年也是一个浙江人、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曾经在书上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赞美朱元璋,结果弄巧成拙,被老朱杀了头。因为皇帝联想到“光”是指光头,“生”的音似“僧”,“则”在朱元璋老家安徽等地与“贼”也是一个发音——这种方顶大巾很快推广开了。《明太祖实录》:“(洪武三年)复制四方平定巾,颁行天下。”既然有“四方平定巾”,当然就有“六合一统帽”。“六合”是代指天、地、四方,实指此帽造型是用六块布料缝接而成,上面“一统”为帽顶,可饰以水晶或香木。徐珂《清稗类钞》说,这种“色皆黑”“六瓣合缝”的瓜皮便帽“创于明太祖,以取六合一统之意”。这两个浙江人分别以其成功经验和杀身教训再次告诫我们,跟那些出身不明、文化程度不高、理解力有限、敏感多疑的领导交流,哪怕你是想极力巴结吹捧他,也最好多用一些直接的、浅显易懂的大白话,比如“四方平定”“六合一统”等“很白很白极其白、真好啊真好特别好”之类的乌青体(非常巧非常巧简直巧死了呢,这个“诗人”也是浙江人),而千万别拐弯上酸、卖弄胡拽什么“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维民所止”这样的破词——小心狗头!因为,不光领导,我们大多数老百姓都是这个水平。你因为酸和拽而被砸烂狗头,我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同情你。比如明太祖就与老百姓心心相印。从他手上推广出来的事物,像这个瓜皮帽,就在民间受到热捧。明末海宁人谈迁所著《枣林杂俎》中有个丁县令的父亲,深明大义,为了教育儿子学会体察民情、做个好官、留个好口碑,对儿子说:“你去当县官,如果戴纱帽的当官的人说你好,我不信;戴吏巾的下属说你好,我更不信;穿青衿的读书人说你好,也不信。惟瓜皮帽子说你好,我就信了。”瓜皮帽子说好,就是老百姓说好。瓜皮帽成了老百姓的代名词。所以,咱们小时候对瓜皮帽的不良印象,要改改了。作者:钱杰
更多书画
《黄河春韵》诗情画意书画作品捐赠仪式举行

05-15繁花似锦——解均花鸟画近作展开幕
05-09滨州市31名画家加入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04-17现在美术馆丨山水与喂养——孙磊 王犁 ...
04-14展讯丨山水与喂养——孙磊 王犁 党震水...
04-13赵先闻受邀参加西山艺荟·中国当代书画名...
04-10致敬经典——滨州市第二届美术作品临摹...
03-312023张志斌、黄振杰书画展在贵苑大酒店开展

更多舞台
滨州市青少儿网络迎春会颁奖典礼座谈会举行

05-01“就让这时光别停留”陈硕子2023全国巡...
04-292023“鲁韵飞歌——春天的问候”滨州市...
04-29惠民:“庆五一 书香满中国”朗诵大赛活...
04-272023“鲁韵飞歌——春天的问候”滨州市...
04-272023“鲁韵飞歌——春天的问候”滨州市...
04-262023“鲁韵飞歌——春天的问候”滨州市...
04-262023“鲁韵飞歌——春天的问候”滨州市...

更多读书
“山东全民阅读在线”小程序二维码海报

05-30“山东全民阅读在线”数字平台海报
05-16滨州市图书馆2023年馆员论坛第二期举办
05-15和妈妈一起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05-12滨州市民图书馆内手抄《尚书》名句 品味...
04-24全民阅读|滨州团市委组织青少年开展世...
04-24滨州市图书馆滨城馆“4·23”世界读书日·...
04-24喜报!滨州市选手在全省读书朗诵大赛中...

 
 
关于滨州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法律声明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38号 滨州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鲁新网备案号:201554303
鲁CP备09072207号-3/违法不信息举报中心/滨州网警/ 报警/ 网安备 371602020042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38/ 视觉设计 滨州网设计工作室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bzr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