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滨州各地: 滨城   沾化   邹平   惠民   阳信   无棣   博兴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海经济开发区
 
 
【诚信案例】拾金不昧暖人心 弘扬城管正...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1月3日上午9点30分,在滨州市城管局辖区内水清木华公厕,公厕管理员万金友在保洁作业时,发现一个装着800元现金和手机的手提包,并及时将失物归还失主。 万金友介绍,当日他像往常一样打扫卫生,突然发现厕所挂钩上有一个黑色手提包。他取下来查看,发现是如厕市民落下的东西。手提包里面除了身份证等物件,还有800元现金和手机。 东西丢了,失主肯定很着急。万金友说,他立即给市城管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公厕管理科打电话告知情况,同时保管好失主的财物,等候对方来取。 一个多小时后,一名老太太拄着拐杖急匆匆赶来询问万金友是否捡到一个包,通过确认,万金友将手机、现金和手提包一起交还,老太太十分感动,连声对万金友表示感谢。 万金友拾金不昧的事迹彰显了普通劳动者的高尚品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万金友自参加公厕管理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上传递着不平凡的能量。 近年来,滨州市城管局深入开展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公厕、环卫、园林等一线职工主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城市的整洁与卫生,也用点滴行动写就大爱华章。

04-16滨州市一环卫工捡到万元相机归还失主
04-16周誉言:做好镇街“调解员” 为民司法有担当
04-16“80后”刘邦军:从测绘员到“志愿红” 引领滨州公益“一路繁...
04-12“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9)80年后,找到“大爷”
04-03“致敬老渤海·为烈士寻亲”(5)“二伯17岁参军,就再也没有...

04-03行程万里 寻访4省1市 只为80年来“家的呼唤”——渤海革命老...

 
 
行业先锋 新闻人物 市民故事 委员风采 企业家
 
姚立军:追风的人
  1790年的一天,法国西夫拉克伯爵用两个木头轮子加横梁做成了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二百多年后,作为受益者,姚立军在无意中找到了骑行的乐趣。   姚立军告诉记者,每当骑行,愉悦的心情都会在他的心中肆意滋长。因为对骑行运动的无限热爱、坚持和参与,在前不久的换届中,他当选为滨州市自行车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骑行,已不仅仅是姚立军的个人爱好,更成为他愿意坚持一生的事业。   风在前无惧 尽享骑行乐趣   4月25日早上五点半,天已放亮,此时正值初春时节,阵阵冷风裹挟着小雨打在姚立军身上,令他感到阵阵寒意。在黄河二路与新立河东路路口的西南角,姚立军熟练地完成热身,等待着队友们全部到齐。五点四十分,他们将沿着新立河一路向北,演绎速度与激情。   这种晨练,姚立军已经坚持了七八年。而那些与姚立军一起骑行的,都是他在滨州水之风骑行户外俱乐部的伙伴。水之风骑行户外俱乐部是姚立军发起成立的,起初只是几个爱好者为了方便约骑而建立的QQ群,后来随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便在2015年成立了正式的组织。俱乐部成员们因骑行结缘,大家一起训练,行迹遍布滨州各县区,以及东营、德州、潍坊、淄博等地。   不仅有短途骑行活动,部分队员更是在姚立军带领下,在2016年8月,历时十二天完成了1500公里的环渤海湾骑行。这是姚立军第一次组织如此长距离的骑行活动,最宝贵的是通过这次活动积累了长途骑行的经验,增加了他的自信,为以后的长途骑行活动奠定了基础。之后,姚立军陆续在2017年组织了骑行青海湖,2018年骑行青岛、鲁西南,2019年骑行张北草原天路、海南岛,并于2021年组织了第二次环渤海湾骑行。   除了这种骑游性质的长途骑行,姚立军还在20172020年间连续四年组织住在滨州,热爱滨州,骑行滨州环滨州骑行活动。姚立军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骑友在骑行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并热爱家乡。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参与队员们不仅打卡了每个县市区的政府驻地,游览了各地的著名景点,还有一年专门进行了红色教育主题的骑行。到2020年,为了实现队员们挑战自我的想法,更有54人一天内完成了340公里的骑行挑战!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锻炼了俱乐部队员的身体素质,更是大大提高了队员们之间的友谊以及俱乐部的凝聚力。   在俱乐部里,姚立军这个领头人一直尽职尽责,他的热心与付出得到了队员们的认可。今年六十的高华是在2019年1月加入的俱乐部,4年来她跟着姚立军参与了无数次骑行活动,在她心里,姚立军就是他们这些爱好者的带头大哥。   高华告诉记者:几乎每一次骑行活动,他总是在最后收队,不放弃任何一个队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环渤海湾的这条线路中,在骑行大连时他怕我坚持不住,把我的背包放在他的自行车上,驼着五六十斤的行李骑过了很远的特别陡的山路。像这种帮助队员的例子有很多,但他从没有任何怨言,默默地帮助队友一起前行。   人向上无畏 做好带头大哥   在一般人人看来,自行车只是一种代步工具,但在姚立军这群骑和爱好者心里,这是他们获得快乐和健康最简单的一个途径。那么,姚立军是如何与骑行结缘并开始他的骑行人生的呢?这也许还要归功于他的小叔在2008年赠送给他的那辆捷安特山地车,正是这件礼物,让姚立军找到了他一生的爱好。   最初,姚立军喜欢的是跑步与游泳,但是在尝试着骑行以后,他迅速地变心了!作为初学者,姚立军没有任何经验可谈,不知道正确的骑行姿态与发力技巧,不知道什么叫踩踏齿比与呼吸节奏,按他的话说,纯粹就是傻蹬,空练了一身蛮力。   哼哧哼哧地练了一年,2009年5月,姚立军自以为有了一定的骑行基础和实力,决定来一次济南五龙潭公园之行。据姚立军回忆,当时纯粹就是头脑发热、心血来潮,经验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首先装备不专业,连头盔都没戴;其次饮水也准备不足,当骑过济阳之后,体力又出现问题,屁股也疼,差点坚持不住。后来纯粹是靠着毅力,骑骑停停,硬撑着才到了济南。说起这段经历,姚立军依然有些后怕,别说当时没有考虑会不会有意外情况发生了,就连补胎都不会,现在看来就是傻大胆,也就是运气好,才完成了这次惨不忍睹的旅程。   从那以后,姚立军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在网上查阅相关的骑行知识,学习专业的骑行技巧,并慢慢添加了防护装备。到2013年开始寻找车队,与爱好者交流经验,进行跟队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天最少训练一小时的目标。   那时候由于家中老人有病需要陪护,我总是等他们休息了,晚上十点后出来完成这一小时骑行。姚立军说道:当时压力大,每天的这段训练时间竟成了难得的放松与享受。   到了2015年,随着姚立军骑行水平的不断提高,他周围也聚集了一大批的爱好者,于是成立了滨州水之风骑行户外俱乐部,开始尝试推广骑行运动。2017年他加入滨州市自行车协会担任副秘书长,2018年当选副主席,这些年一直在协会负责组织各项比赛及活动,以及带领本地裁判参加省市级的各项赛事工作。   2023年滨州市自行车协会换届,姚立军担任副主席兼秘书长。谈起下一步打算,他告诉记者:首先是推进滨州各个县区自行车协会的成立及发展,目前滨城区和无棣已经注册了,但其余县区还是空白。然后努力打造大滨州骑行的概念,加强各县市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让更多的人加入骑行运动中来。为了更好地提升竞技水平,将会聘请专业教练来指导。带领有潜力的运动员多出去参赛,达到以赛代练的效果。希望通过竞技骑行引领大众骑行,带动相关产业,让咱滨州的自行车产业能够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
​跑步是一种修行,是重塑自己的过程
  2019年12月8日,广州。凌晨4点,闹钟准时响起,宋云鹏麻利地起床,烧开水冲了一碗泡面作为早餐;然后他开始准备比赛装备,赶在6点前走出酒店,奔赴天河体育中心,参加即将开赛的广州马拉松比赛。   这是年近五十岁的宋云鹏开始跑步的第四年,对于他来说,这次比赛的终极目标是跑进3小时30分。   先不说他这次比赛最终取得的成绩如何,让我们先来分享一下宋云鹏的跑马故事。   最早接触马拉松,是因为有两个朋友想要参加厦门的马拉松比赛,我就跟着了解了一下。半年后,我发现这两个朋友的身材都变得非常好,健壮苗条,我非常羡慕。就这样,我就被他们诱惑着开始了跑步。宋云鹏告诉记者,开始跑步那天我记得很清楚,是2015年2月10号下午,我围着中海跑了大约八公里,结果肌肉酸痛了一星期。其实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喜欢游泳的,不过那次跑完以后我就移情别恋了。   宋云鹏的性格中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1970年出生的他,完全没有考虑到45岁的年纪要想跑马,面临的是将怎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可能正是这种执着,让宋云鹏迈出了具有挑战意义的第一步:开始没想那么多,训练也没什么计划性,就是想着跑就行,于是每天十公里地跑了起来。   就这样傻跑了两个月,宋云鹏感觉到自己行了,当年4月份就报名参加了在莱芜举办的雪野湖半程马拉松。   宋云鹏对当年第一跑马的情形印象深刻:当时头懵懵的,也不知道人家发令枪响了就开始跑,还站那发愣呢。反应过来以后就是傻跑,一上来就接近全力,也没有配速概念和步频概念。最后跑了两个多小时,才发现胳膊抬不起来了。我咬牙坚持着跑完,上车的时候腿都抬不动了。   其实回过头来看,宋云鹏当年的举动还是有些冒失并且具有一定危险的。毕竟马拉松比赛是一项极限运动,虽然只是半程,但是对于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来说,依然伴随着不小的风险。   比赛回来之后,宋云鹏意识到了自己技术上的不足,开始查阅资料,与有经验的跑者交流,纠正自己的跑姿,尝试更为科学的训练计划。宋云鹏笑着回忆:那段时间真是入了迷,没事就琢磨怎么提高成绩,感觉自己真正体会到了奥林匹克精神所说的更高、更快、更强。   直到2015年10月,经过半年训练,宋云鹏终于能够跑完42.195公里的全程马拉松。更重要的是,他克服了心理上对全马的畏惧感,算是正式开始了马拉松生涯。   从2016年的东营马拉松比赛开始,直到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四年时间宋云鹏参加了二十余场马拉松比赛,北京、上海、厦门、哈尔滨、广州等数十个城市留下了宋云鹏奔跑的身影,他的成绩也是稳步提高。   说起2019年广州马拉松,据宋云鹏回忆,当时广州天气晴朗,气温在零上十几度,非常舒适。站在起跑点,宋云鹏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不错。比赛在7:30准时鸣枪起跑,起步后宋云鹏跟随着人群奔跑,虽然心中依然忐忑,不过很快便进入状态,调整好呼吸,控制好节奏,在六公里处超越了配速3小时30分的兔子。   日复一日的训练,丰富的大赛经验,让宋云鹏信心满满,他没有减速,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完20公里用时1小时35分,跑完40公里用时3小时08分。   这时周围的跑友很多已经掉速,不少开始步行,也有在路边抽筋拉伸的。宋云鹏虽然仍在坚持奔跑,但他也感到非常吃力,不过看到赛道两旁加油的人群,他的内心又充满了力量最终凭借毅力,以3小时18分完赛。   这个成绩是宋云鹏跑马的最好成绩,在他即将五十岁的时候登上了运动的巅峰。   说起这些年跑马拉松的收获,宋云鹏告诉记者:首先是身体更好了,我身高一米六五,原来最重的时候160斤,现在基本维持在120斤到130斤之间。原来畏寒怕冷,现在是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虽然现在工作压力大,应酬多,但是我能吃能喝,休息也好,这都是跑步给我带来的好处。   宋云鹏接着说道:除了身体上的变化,第二是能磨练心性。因为马拉松一旦跑开了,不坚持,不咬牙,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你到不了终点。刚开始有一段时间,跑到撞墙期,实在跑不动了,想走但最后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再回头看的感觉肯定不一样:那种坚持下来后获得的成就感,没有跑过马拉松的人我想很难感受到。   在宋云鹏看来,跑步就是一种修行,是塑造自己的过程。起跑、高潮、低谷以及到达终点后的畅快,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缩影吗?!我们的每一个脚步都在向前迈进,每一次痛苦都在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要深信,不论是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的痕迹,还是对于自身品格的提升,我们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值得的。
好媳妇悉心照顾瘫痪丈夫35年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姜华文,女,1955年2月出生,滨城区鲁滨制粉小区居民。1987年,姜华文的丈夫张吉涛不慎触电导致瘫痪,她无怨无悔悉心照料35年。入选“滨州好人榜”、“山东好人榜”。长情陪伴,“长”成丈夫的手和脚姜华文的丈夫张吉涛,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在1987年工作时却不慎触电导致了瘫痪,这对于娇小的姜华文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内心对家庭和丈夫无私的爱,支撑着她选择了用微笑来战胜生活的苦楚。“老张一直讲究干净,我要好好照顾他。”为了能让丈夫舒服一些,姜华文便开始每天都给丈夫洗脸,擦身体,并换着口味的给丈夫准备饭菜再一口一口地喂。由于大小便失禁,姜华文还需要随时为丈夫换洗衣服和床单被褥,长时间的沾水,她双手的皮肤已经开裂,天冷就会冻伤。躺久的人,如果照顾不及时,身体容易长褥疮,姜华文每天忙完丈夫的衣食后,还会为他按摩身体、放松肌肉,并背着他走动走动,在姜华文的细心照顾下,虽然瘫痪了35年,可她的丈夫未长过褥疮。看着妻子瘦弱的肩膀支撑着整个家庭,张吉涛总忍不住心疼与难受,“我对不住你啊,让你受累了。”姜华文却总笑着回答:“你天天在家陪着我,我幸福着呢!”她时常鼓励丈夫,只要自己在,这个家就不会散,她会全力守护住。持家教子,传承良好家风走进姜文华的家,虽然装修有些陈旧,但家里的陈设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张被擦得干净整洁的全家福,端正地摆放在电视机桌上,气氛温馨又和谐。丈夫瘫痪的时候,他们的孩子才刚刚5岁,姜华文一边要照顾丈夫的起居、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还要哄着年幼的女儿,“最难熬的那几年已经过去了,那时候我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现在已经好多了,孩子成家立业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心了。”姜华文说的自信又坚定。姜华文常常告诉女儿做人要诚实、讲良心。在她的影响和教育下,她女儿成年后就主动申请加入了青年志愿者队伍,并积极学习救护知识,热心公益事业。“妈妈是我的榜样,也是我的骄傲,她的辛苦和爱撑起了我们这个有些风雨飘摇的家。母亲常说,我们受恩于人,要懂得感激,现在换我们来照顾家,奉献爱心了。”姜华文的女儿说。受姜华文的影响,她的女婿也多次对摔倒在路上的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外孙女在学校也主动帮助同学,常常被评为模范标兵,她们一家人的热心和善良,赢得了邻里的一致称赞。无私奉献,总想着为人撑伞“风风雨雨走过这三十多年,亏了社会上太多好心人的帮助,我是丈夫的依靠,好心人也是我的后盾,得好好感谢人家。”姜华文是下岗职工,丈夫常年卧床吃药,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但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夫妻两人还是积极的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他们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邻里间出现矛盾纠纷,姜华文也总是热心地帮忙调解。一次邻居的垃圾杂物堵塞了楼道,臭气熏天,引得大家强烈不满,纷纷谴责,姜华文知道后,不顾肮脏,立即拿着自家的扫把就开始打扫,她的举动让邻居们羞愧不已,也纷纷清理了起来。自此,楼道里再也没有人乱丢垃圾了。寒来暑往,不离不弃,35年的陪伴照顾,柔弱的姜华文成了丈夫的依靠;以身作则,善良坚强,伟大的姜华文是女儿的骄傲;乐于助人,朴实勤劳,乐观的姜华文是邻居们学习的榜样,她用无私的爱撑起了不幸的家庭,也战胜了苦难,谱出了一曲平凡又动人的最美赞歌。
“冬枣娃”的皮划艇之梦
开栏的话:“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这是中小学追求的理想办学境界。其中,校本课程是个关键支撑。近年,滨州市各学校立足教学实际、提炼校园个性,全市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如开发区二中的莲花落、中海小学的扎染、沾化下洼二实的皮划艇、滨城区逸夫小学的摄影作文、三河湖镇中心小学的蚌壳画、沾化区一实的渔鼓戏、无棣县职专的面塑、博兴实验小学的布老虎、皂户李镇中心小学的泥塑……都成为彰显校园特色的窗口,屡获省市乃至国家级奖项。显而易见,众多校本课程的打造,是基于滨州人文的理解和传承,正是“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的题中之意,是落实“双减”政策、激发学生家乡情感的有效支撑。为此,滨州日报·滨州网特开设《在知爱建·滨州校本课程》栏目,以聚焦典型校本课程,讲述鲜活故事,分享先进经验,敬请关注。滨州日报/滨州网讯如果说国家课程是学生的成长“主食”,那么校本课程就是“私人订制”的“自助餐”“小锅菜”。在沾化区下洼镇第二实验学校,有个很有特色、很有味道的校本课程——皮划艇。近年,该校学生佳绩连连。如在2021年滨州市青少年皮划艇赛艇比赛中,取得了15金22银2铜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位列全市第一。在很多人眼中,皮划艇是个时髦、洋气的运动,是我国奥运夺金项目。该运动在欧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多优胜者属欧美国家。那么,这个沾化乡村学校怎么会办起这个项目?该校的成绩怎么如此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沾化,看看农村娃的皮划艇故事。皮划艇运动能避免脊柱侧弯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该校位于“中国冬枣之乡”的原产地和主产区,靠近省级美丽示范河湖——下洼镇枣花湾。因为那家家户户都种植冬枣,每个孩子就都是“冬枣娃”。那么,冬枣娃是如何跟皮划艇结缘的呢?该校校长宋忠辉介绍,皮划艇富有运动之美和韵律之美,它分皮艇和划艇两个项目,都是从独木舟演变而来的。在这一项目上,沾化很有优势,向市体校输送了不少运动员。2021年,皮划艇教练胡璐莹来到该校,在如此基础上,该校开始了皮划艇之旅。宋忠辉认为,借助皮划艇运动,是探索实践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的校本课程的题中之意,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深入推进“五项管理”的必要举措。具体来说,该运动可以加速学生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刺激骨骼增长,有效避免脊柱侧弯等一系列身体形态问题,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同时,该运动能改善学生情绪,帮助学生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缓解学生因学业压力过重带来的心理问题。通过该运动,还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虽然如此,但在最初,该校的皮划艇教学时,也曾遇到一些教师、家长的质疑:这是否安全,是否影响学习成绩?过了新鲜劲,孩子们还愿意学这个吗?针对这些问题,该校让师生尽可能地多观赏、接触、理解这门运动,明确了皮划艇的安全性很高,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普遍兴趣。除了选课、社团等方式,该校还在课程教学中积极穿插比赛,在孩子们在竞争中充分体会运动带来的精神享受。该校皮划艇教师胡璐莹曾在亚洲龙舟锦标赛上代表中国队夺金在那,皮划艇教学得到了沾化区教体局和下洼学区的大力支持。该校重视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建设,想方设法筹集体育用品,保障了皮划艇专门训练器材场地。在训练中,选择皮划艇的孩子们兴趣高涨、特别刻苦,取得了优异成绩。目前,该校皮划艇教学有一名体育老师胡璐莹。她是个身高1米75的博兴姑娘,曾在2018年第十三届亚洲龙舟锦标赛上代表中国获得混合组一金一银的好成绩。胡璐莹曾在滨州市体校练习皮划艇,后在聊城大学就读,屡屡获得奖学金。据胡璐莹的启蒙教练李霞说,她在市体校训练了两年,平时训练非常刻苦,曾取得省运会皮艇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带着竞技体育经验进入下洼二实,胡璐莹在教学探索中,逐渐将自身专业成绩转化为教学优势。胡璐莹说:“现代皮划艇教学讲究科学。比如,我们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测试,然后将对学生分配到皮艇测功仪、划艇测功仪跟赛艇测功仪等不同比赛中去。”她根据学生情况、场地情况、环境情况等因素进行课程教案的调整,自己编创教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于学生的休闲皮划艇运动完整课程体系。在丰富教学经验基础上,该校还形成了多彩的校本课程,丰富了校园生活,形成了文化品牌。在2021年滨州市青少年皮划艇比赛中,摘得15块金牌不到两年时间,该校的皮划艇已经收获了诸多冠军。如2021年,该校代表沾化区参加2021年滨州市青少年皮划艇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当时,滨州市共七支队伍参加比赛,该校收获了15枚金牌、22枚银牌、2枚铜牌,金牌数和奖牌总数位列滨州市第一。比金牌更重要的,是意志品质的锤炼。学生齐凯旋说:“通过一次次比赛,我学习到了很多,首先是一定要坚持,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能放弃。要学习取长补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一定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胡璐莹说,该运动帮助孩子们勇于跳出舒适圈,不断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据她观察,很多学生从中获得了自信,在日常学习中抬起了头颅,最终提升了学习成绩。另外,这还是一些孩子走上专业竞技道路的桥梁。目前,该校已有两名皮划艇学生进入了市体校就读。跳出下洼看,该校的皮划艇是整个沾化教体融合成绩的缩影。近年在沾化,传统体育进校园、创建学校体育品牌成果丰硕。该区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整合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积极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竞赛、师资培训等工作,布局了体操、皮划艇、武术、游泳、射击、射箭等10多个特色体育项目,同时依托30多家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进校园,为特色体育进校园创造了良好氛围。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月份“滨州好人”事迹简介
助人为乐王素英:助子完成角膜遗体捐献显大爱王素英,女,1972年12月出生,阳信人。王素英的丈夫在他们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王素英和儿子一直相依为命。2015年,王素英因胃癌做切除手术,2022年,儿子不幸患上癌症,艰辛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2022年底,儿子病情恶化,儿子说:“我还年轻,还有很多事情没做过。如果我的病实在治不好,就把我的遗体捐了吧,我这20多年也算活得有意义。”王素英大多数亲人朋友对于捐献遗体的事情不赞同、不认可,建议还是“入土为安”。最终,王素英还是按照儿子的意愿,将遗体捐献给了医学机构供其研究,为医疗技术的发展作贡献,希望将来能救治和儿子一样受病痛折磨的人。2023年2月19日,王素英将儿子的遗体和角膜分别捐献给了滨州医学院、山东省眼库,生动诠释了大爱无私的精神。见义勇为巩宜远:不顾危险冲进厨房帮邻居灭火巩宜远,男,1969年7月出生,滨城区北镇街道姜家社区居民。2022年腊月二十二晚上,巩宜远的邻居许洪针七十多岁的老伴熬制猪油时忘记关火,就上床睡觉了。许洪针上厕所时发现厨房起火,火苗已经冲到房顶,她急忙呼喊老伴。许洪针的老伴患有肺气肿,他喘着粗气,将油锅放到地面上后无法再进一步行动。巩宜远听到有人高呼失火了,向外看去,发现一路之隔的邻居许洪针家着火了。他立马冲进许洪针家厨房,将老人拖拽出来,又回到厨房将冒着火的油锅端到屋外。随后,又和其他邻居用灭火器控制住了火势,最终,在赶来的消防队员努力下将火扑灭。巩宜远右手因烫伤严重住院治疗。2月1日,许洪针将印有“大火无情人有情、赴汤蹈火真英雄”的锦旗送到巩宜远手中。诚实守信李宝亮:村支书践行承诺推动村庄建设李宝亮,男,惠民县大年陈镇大崔联村党支部书记,中共党员。2014年上任后,李宝亮对全体村民承诺:要让村里的  路灯亮起来,并在一年内解决村内道路坑洼不平的问题。之后,他带领村里农电线路改造新铺设线路1000米、安装路灯50多盏,不但村内的路灯亮了,回村的路灯也都亮了起来。2014-2017年间,他还自费负担路灯电费3000多元,解决了大崔村长年夜晚村路黑暗的问题。他带头捐款,铺设村内道路,修建广场、村办公室,还为村里购买了音箱和电脑,组织文艺演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每逢过节,李宝亮都组织村理事会为老年人送去米、油等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村集体的温暖。他率先在全镇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带头领办农业种植合作社,增加村民收入。李宝亮说了算、定了干,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称赞。敬业奉献邱冠娜:用真心助学生成长用爱助学生前行邱冠娜,女,1980年1月出生,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张集小学教师。2000年,邱冠娜进入农村学校教学,那时候,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学生们的家庭条件也普遍不好。有个同学中午不回家,在学校随便吃个馒头喝点凉水就打发了,导致他经常在下午训练时肚子疼。她发现后,就每天中午为学生炒菜、熬粥。学生中午吃上了热饭,下午训练时肚子疼的情况基本没再发生。2021年,她响应号召,参与交流轮岗,主动申请去了开发区最偏僻、条件最不好的张集小学。通过她的精心教学,第一学期末,所教班级成绩由全区最后一名上升到全区第四名。班级里有个女生因和父母有矛盾导致长期失眠,她知道后细心开导,联系了海燕社区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给孩子做心理辅导,并积极和孩子家长多次沟通,经过一年努力,孩子和父母消除了隔阂。孝老爱亲王金鹏:好女婿用爱撑起一个家王金鹏,男,1983年10月出生,山东京博装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职工。近十年来,他在岳母瘫痪在床、岳父去世、妻妹尚未成家、孩子年幼的情况下,用爱撑起了一个家。2012年,他的岳母突发脑中风,一年多的时间,反复病发,住院十几次。他陪着岳父一次次跑医院、找专家,曾一天内辗转滨州、淄博、济南求医。岳母出院后,他专门到中医院咨询医生,学习护理按摩知识,坚持为岳母洗腿泡脚、推拿。后来医生知道了他的事很感动,还专门到家中看望他的岳母,并现场给他做康复示范。在他们夫妻的精心照料下,岳母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然而不幸再一次降临,2014年3月,岳父突发脑溢血去世。岳父去世后,他勇挑岳母家的家庭重担,他常说:“作为家里的男人,我要带好头。”
更多人物访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杰:橡胶...

03-21滨州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清军...
01-05奉献在南太平洋的滨州力量——专访中国...
01-04打造“滨周到”服务品牌 营造最优质营商...
12-30滨州市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明英...
12-29【两会好声音】滨州市政协委员陈明: 加...
12-29【两会好声音】滨州市政协委员李士强:...
12-29【两会好声音】滨州市政协委员张丙国:...

更多民间达人
高竹:追求极致的“舞者”

02-20柳编技艺传承人杨进邦:活到老,学到老...
02-20草编艺人张洪恩:文化发展 重在传承
01-17“老赵”与老人们 28年的“新春之约”
01-10李光辉:带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员走...
12-27无棣九旬老人牛成三:亦文亦武快意鲐背之年
10-29滨州治黄模范马振西
10-26孙成龙: 精益求精提升烙画技艺 不遗余力...

更多新滨州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教师​退...

05-04刘宝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第一书记”风采
05-01乡村女教师胡璐莹:从“戏窝子”到冬枣...
04-28追风的人
04-10臧宝荣获“渤海英才·杰出贡献专家”荣誉...
03-20公费师范生陈新:坚守“教书育人” 初心...
03-11李兴光:准确定位为企业提供高效能法治保障
01-29京博新生代 | 李海强:突破90后的滤镜与...

 
 
关于滨州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法律声明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38号 滨州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鲁新网备案号:201554303
鲁ICP备09072207号-3/违法不信息举报中心/滨州网警/ 报警/ 网安备 371602020042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7120180038/ 视觉设计 滨州网设计工作室
滨州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43-3163568 举报邮箱:bzrbxmt@163.com